2024年03月21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梦人

  姚震

  我分享一下曾经在陶坪村采访的经历。当时,一位受访人说他很高兴,因为他的梦想实现了。他的梦想就是故乡陶坪不再被人看不起,不再被人遗忘。

  是的,这个受访人就是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梁光才。

  梁光才的故事,要从六七年前讲起。彼时的陶坪,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务工,梁光才也在其列。可他发现,不管在外赚了多少钱,走在陌生的城市里,始终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当时恰逢党的十九大召开,“不忘初心”四个字,深深地触动了他,让身在异乡的他做了一个决定——放弃漂泊的工作,回到故乡,振兴乡村!

  于是,梁光才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和沉甸甸的梦想,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可刚一回来,他就傻眼了——整个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别提发展产业了,光是回家的山路就把他颠得七荤八素。但是他发现,在深山里既是缺点也是优点!这里天气凉爽,空气清新,他立马着手开始修建农家乐,可房子修好后,十天半个月不见一个客人,到南川城区去宣传,别人连陶坪在哪里都不知道。如何提高人气、提升知名度,成为压在他心里的一块大石。

  一天,他偶然听到村里的老人说,在大山深处,有些古老的石砦和奇怪的石林,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就是陶坪出圈的密码,于是,他带着简单的绳索和攀爬工具,独自一人踏上了寻访深山的旅途。回忆起那段时间,爱笑的梁光才,眼底却泛起一些苦涩。他说,当时他只有一个人,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在荒山野岭乱撞。一次,他发现了一个在峭壁之上的石砦,刚攀上去却突然下起大雨,他在峭壁上被困了一天一夜,一直没人发现他失踪,等天气好了,他才得以脱困。

  说着说着,他眼里泛起泪光,他说:“刚开始那两年真的很难,但有了他们之后,再苦都不怕了。”梁光才口中的他们,就是陶坪人家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由探险爱好者和当地村民组成,他们被梁光才不畏风雨、不求回报的精神感动,自发跟随他一起建设宣传发展陶坪。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德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天壶、海螺沟、三姓碑、芝麻开门等景观一一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探险爱好者的打卡地。

  为进一步服务好游客,方便出行,政府修建了旅游步道、生态停车场和公共场所,但在假期或者人多车多的时候很容易拥堵,经常导致游客进不来,车辆出不去。于是,他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在道路拥堵时帮忙疏导交通,免费当导游,劝导游客文明旅游等。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问他,究竟是怎么平衡自己的工作和志愿活动的?他被我问得一愣,然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回来之后没有找工作,一开始是花积蓄,后面没钱了,车子的油费都是村民给我凑的。”看见我惊讶的表情,他又补了一句话:“人这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够了,我干这个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自己的家乡可以发展起来,完成年轻时候的梦想”。

  在梁光才的影响下,不仅仅是陶坪村,德隆镇的其他村子也开始挖掘旅游资源,发展产业,组建志愿服务队,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更让人惊喜的是,旅游火了后,年轻人纷纷留下,在村里办起了产业、修起了农家乐,越来越多人吃上了旅游饭。

  (作者系德隆镇干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03版:教育
   第04版:思想
我区召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会 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太平场镇河沙村成立“乡村体验营”
全区民政工作会召开
冷水关镇首届“古韵”茶文化节启动
我区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
全力打造重庆文旅康养首选之地
追梦人
“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征集启事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