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邓的
去卢家湾的路,4天就拓宽了。
一条曾困着126户居民出行、绊着养老中心与养殖场发展的3.5米窄路,如今多了两米宽的敞亮。从7月11日居民小组组长在微信群里一声倡议,到7月14日混凝土凝固成形,卢家湾人用汗水和热忱,把“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老话,酿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在卢家湾,“齐心”不是空泛的口号,是赵弟军们扛着铁锹踏露而出的清晨,是杨贵梅们围着灶台熬粥的烟火气;是林堡山庄捐出的5000元、小何牛肉递上的2000元,更是普通村民你一百我两百的心意汇聚;是烈日下父子同挥铁锹的默契,是叔侄共铺保鲜膜的协作,就连家里有病人的邓群英,也想着端来一锅绿豆稀饭——这份力,不分大小,都透着“卢家湾人一条心”的执拗。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更动人的是,这份齐心早有根基。杨邦文妻子患病,大伙凑了两万多元;卢显松妻子有难,又是两万多元的暖流涌来。这次修路剩下的钱存进合作社账户,等着下次为乡亲们解急——他们的团结,从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刻在日常里的互助惯性。
路修宽了,不仅是126户居民抬脚更稳,邻近500余户也能沾光;不仅是养老中心的老人出门少了磕碰,养殖场的肉牛、农家乐的客人也有了更通畅的路。卢家湾人懂,修的是路,更是日子的奔头。
卢家湾的可贵,正在于他们把“自家事”活成了“咱家事”。没人计较谁多捐了一百,谁少出了把力,只想着“路早一天通,日子早一天亮堂”。
这4天的故事,藏着乡村最本真的力量:当126户人家的心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当邻里情成了日常,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卢家湾的路,拓宽的是泥土路面,更是人心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