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夏语)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信息,从本月起,全国定点医药机构在药品销售环节需按规定扫描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
近日,在重医附属南川医院药房的取药窗口,药师将药品对准扫码设备进行扫描,待系统显示追溯码信息与药品匹配,完成医保结算后,再将药品打包装袋,交给就诊患者。同样的景象也发生在街边药店,不管购药者是到店线下购买,还是线上下单,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扫描追溯码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药品追溯码就像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主要用于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该政策通过将药品追溯码与医保结算绑定,实现“一药一码、一码通查”,既能快速查验药品真伪,又能追溯流通全链条信息,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目前,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已向全社会开放“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所有参保人购买药品时均可使用此模块对购买的药品进行扫码查验。
该院药剂科药师谢宏艺拿起一盒药品,扫码演示道:“药盒上可以看到印有‘药品追溯码’几个字以及序列号等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医保APP或国家医保局的微信公众号查药品追溯码。”他提醒消费者,如结果显示“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则说明此药品合法合规;如显示“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则说明此药品此前已被出售过,极有可能为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消费者可举报并向售出机构索赔。
区医保事务中心城乡医疗救助科副科长陈颜表示,下一步,区医保局将重点打击利用追溯码漏洞进行的“回流药”倒卖等行为,对违规机构实行“零容忍”,切实守护好民众的“救命钱”。同时,也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欺诈骗保行为的认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