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所高校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写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川校区开学之际
  教学楼被葱郁的绿植温柔环抱。记者 甘昊旻 摄

  崭新的运动场。记者 汪新 摄

  重工大南川校区。记者 甘昊旻 摄

  □ 记者 邓的

  2025年9月12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川校区迎来首批新生。晨光漫过崭新的教学楼宇,凤嘴江的柔波轻抚校园倒影,永隆山的苍翠与九鼎山的沉静相依相拥。在这片1085亩的土地上,书声与梦想一同苏醒,处处跃动着青春的脉搏与未来的光亮。

  作为南川首所高等院校,她的诞生,不仅标志着这片土地高等教育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更见证了一场城校共进、山水相迎的双向奔赴。这是南川区委区政府以教育为楫、破浪前行,绘就区域高质量发展蓝图的生动实践。

  共筑一个梦,同赴一场约

  南川的“高校梦”,深植于70万南川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里,也写就于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重庆南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南川坐拥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绿色建材等产业布局。然而,高等教育资源的长期缺位,成为制约产业升级与人才汇聚的明显短板。“南川何时能有大学?”——这不仅是许多干部群众心头的遗憾,更是一道亟待破解的发展课题。

  “悠悠万事,教育为大。”引进高校,是南川践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切实行动,也是历届党委政府实现教育破局的迫切任务,更是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转机发生在2022年11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原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川区正式签约,南川校区项目落地,南川的“大学梦”终于照进现实。这背后,是校地双方多次磋商的诚意,是区委区政府“把高校建设当成大事要事来抓”的魄力与远见。

  为了推动项目真正“扎根”,南川早早布局、科学谋划。2023年8月,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踏勘选址,细致研判地势地貌与周边环境,强调“教育选址必须着眼未来,为城市持续发展留足空间”。区规委会接连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细化优化校园空间结构、生态环境、配套设施,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

  为何选择南川?

  区位优势自成禀赋——南川区地处渝黔湘三地交界,渝湘高速公路贯通全境,随着渝厦高铁开通,更全面融入重庆“半小时通勤圈”;生态本底得天独厚——凤嘴江蜿蜒流淌,永隆山郁郁葱葱,构成宜学宜居的生态画卷。而更深层的契合,在于校地发展诉求的高度共鸣: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正构建“南北校区双轮驱动”的办学新格局。这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双高计划”高水平院校,亟需拓展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新空间。而此时的南川,正锚定渝东生态新城建设,计划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聚区,对产教融合型高校的需求十分迫切。双方的需求就像两块相互吸引的磁石,一场校地之间的“双向奔赴”就此拉开帷幕。

  决心化为行动。南川区全力保障校区建设,并在毗邻区域预留教育用地以备长远发展;开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推出住房、子女入学等全链条服务,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好”。

  与时间赛跑,为梦想加速

  没有人想到,这片1085亩的土地上,会在不到一年内崛起一座现代化校园。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接连诞生了“68天首栋封顶!”“9个月竣工!”的建设奇迹。

  这一切,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市级部门的倾情护航,南川区的强力保障,重工大师生的拼搏奋进,参建各方的昼夜鏖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发展,市级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全面加强督促指导。

  项目启动以来,南川区建立了“指挥部+工作专班”工作机制,全程统筹、高效调度,与承建单位中冶建工集团紧密协作,形成校地“一盘棋”推进格局。

  常态化现场办公,破解水电接入、材料运输等实际难题;开辟建材运输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施工进度;校园周边环境同步整治,为办学保驾护航……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校方携手并肩,全力推动建设再加速、服务再精准、管理再强化,确保学校如期竣工、顺利开学。”全区上下积极响应,沟通“零延迟”、监督“无死角”,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学校以“重工速度”全力推进南川校区建设。党委书记和校长双组长挂帅,校长兼任指挥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副校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并常驻南川校区,指挥部全体人员全年无休,师生、校友勠力同心,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力量。

  建设团队更以“进场即大干、开局即决战”的姿态,迅速集结人员、调集设备、平整场地,以科学的工期策划为指导,将关键节点任务“上墙打卡”,实施精细化管理。全咨单位与EPC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通力协作。施工高峰期,现场建设者1800人、各类设备560台,昼夜不间断施工、多班组交叉作业、关键环节“三班倒”推进,14天完成4500平方米民工生活区搭建,7天建成办公区并具备办公条件,68天实现首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2025年2月底完成全部建筑主体结构封顶……2025年7月30日,南川校区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南川速度”“重工速度”“中冶建工速度”。

  速度不降品质,工期不松管理:质量管理上,坚持“样板引路”,工序层层验收;技术应用上,采用BIM技术模拟全流程施工,减少资源浪费;创新研发“受限条件下现浇梁贝雷梁支撑体系精准调解施工工法”,实现桥梁参数高精度调校。

  建管并进是另一个关键词。2024年12月,南川校区管委会成立,构建“建管运”一体化机制。66名工作人员及辅导员提前到岗,人岗匹配;上江雅筑教师公寓免费提供住宿,定制通勤班车保障出行,食堂每日供应免费三餐,让建设者与运营者无缝衔接。“我们不是等建成了再准备运营,而是一体化推进,确保9月开学万无一失。”南川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国说。

  于山水之间,育时代新人

  如今,南川校区静立于山水之间,等待书写她的第一章。漫步校园,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运动场、食堂等核心设施一应俱全。

  教学楼内,课桌椅排列整齐,深黑座椅搭配原木桌面,简洁而温暖。多媒体教学设备悉数就位,等待师生共启智慧之门。宿舍楼共有四幢,分为四人间和六人间,上床下桌、空调、独立卫浴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温馨如家的生活空间。

  “这里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宜学宜居的家园。”提前入住的教职工杨清荧站在宿舍窗前,望着不远处的凤嘴江景,难掩期待。他的这份安心,源于南川的“全链条保障”:4条快速公交专线从高铁站、汽车站直达校区,教职工高铁年票便捷往返;“金山英才”政策吸引优秀教师;重医附属南川医院开辟就医绿色通道……“这些政策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南川校区。”

  更深远的布局,藏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同频共振”中。学校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南川打造渝东新城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聚区的战略需求,重点服务先进材料、化工医药、绿色低碳、现代服务等产业领域,开设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大数据与会计、药品生物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专业,未来学生规模将达1.2万人,为南川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直接人才支撑。

  校地合作,早已越过校园的围墙。在区委区政府推动下,学校已与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鸿路绿色建筑产业园达成合作,计划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正在规划,将孵化更多产学研项目。

  凤嘴江畔,青春的身影即将为校园注入生动气息。远处的永隆山依旧苍翠,近处的工地上,二期工程已在规划中——一切,才刚刚开始。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川校区是南川的城市新地标,对增强城市活力、改善人员结构、提高市民素质、提升消费能级、彰显城市品牌、助推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当第一堂课的铃声响起,一所高校与一座城的故事,正翻涌开来、扬帆启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写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川校区开学之际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高校启航 赋能南川
   第03版:高校启航 赋能南川
   第04版:高校启航 赋能南川
一所高校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