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0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书架我的书

  2022年6月,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日报联合主办了“近悦远来·书香重庆”重庆市青少年阅读季主题活动。历时近一年来,此项活动共收到150多个荐书视频,主办方从中选出了29个优秀视频作品进行展播。我们邀请了其中6个视频的荐书人,来听听他们的阅读心得,来看看年轻人的书架里都藏着啥。

  ——编者

  喜欢纸质读物的书香感

  黄平,38岁,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阅读是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我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提高思辨能力,并培养情感世界。每当我阅读时,不仅仅能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思考和理解。我是一名理工背景的科研工作者,我的生活和工作时刻都有无形和有形的书架相伴,在追踪世界相关领域科技前沿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我的书架里有许多经典的土壤学、生态学等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著作,最新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这些有助于我了解和把握学科的动态和趋势。除了读与专业相关的著作外,我还会大量阅读哲学、历史、军事、文学等书籍。例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资治通鉴》《苦难辉煌》等等,也喜欢听一些与历史研究相关的讲座或者有声读物。

  现在工作比较繁忙,我阅读的时间相对减少,只有利用碎片化的间隙进行弥补。我逐渐意识到,古人所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是非常有道理的。我还喜欢定期重新阅读之前的书籍,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书籍和有声读物的出现使阅读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爆炸和鱼龙混杂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的话,我还是喜欢拿本书在手里翻阅,因为能够享受书香和更强的触感。

  我和妻子都热爱阅读,受我们的影响,两个女儿也爱上了看书。每当她们拿着书,很快就能安静下来,津津有味地读着。看着她们专注阅读的样子,我觉得很幸福。

  阅读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也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坚持八年分享读书感受

  黄正娇,32岁,北碚区王朴中学教师

  闲暇时光里,我喜欢捧本书阅读。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静心和放松的方式。比起小说,我更喜欢诗歌和散文,因为后者大多篇幅短小,表达情思更直接或更细腻,因此我的书架上,诗歌和散文类书籍比例较大,有季羡林、杨绛、汪曾祺、朱自清、贾平凹、林徽因、周国平、林清玄、张小娴、张晓风、海子、席慕蓉等人的书。而买书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购买动因一般是直播或朋友推荐,会特别关注书名和作者,其次是出版社。每每读完一本书,往往会把当下的感受诉诸笔端,记录在qq日志或微信公众号上,这个习惯差不多保持了8年。下面分享一些近期我读过的好书吧。

  读季羡林的《谈人生》,学会如何做人、处世,学会向死而生,学会做真实的自己;读汪曾祺的《人生很短,做一个有趣的人》,识草木春秋,品情味世界;读张晓风的《岁月在,我在》,在细腻如水的温情中感受火的热烈,于市井细微小事中参悟生命的浩瀚与激情;读丰子恺的《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沉白的《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读贾平凹的《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在每一篇情真意切、令人动容的文字里,学会如何珍惜身边人;读《海子诗选》、马中欣的《三毛之谜》,理解了海子眼里的海、三毛心里的光;读周国平的《无论走多远,你终将面对自己》、蔡澜的《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懂得善良、自信、独立的女子才最有魅力;关于爱情,读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你会感受到原来爱情可以那么炙热和美好,读杨绛的《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你会体会到“浓情不语,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你会无比向往婚姻……

  夏来读书兴味长,让我们一起悦读吧!

  古籍老书带来奇妙的体验

  杜秀敏,37岁,阅读推广人,后书时代创始人

  我有一个公开的阅读空间,里面有一个三米高的书架。正如逐级而上的阶梯,书籍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让我望见了墙外的风景,让我一点一点放下偏执的自我,温柔地爱这个世界和每一个有缘相遇的人。

  这三米高的书架中摆放着中西方的经典:诸子百家、二十世纪经典文库等各种有关文史哲,考古文物,古今阅读方法的书籍近三万余册。那些生涩难懂的古籍是我的最爱,那些陈旧的老书更是给我带来无限奇妙的体验。在文字里畅游,在经典里浸润,把一个曾经浮躁的我温润。

  我不会轻易买书,买了就是要读的,即使自己不读也要拿出来给喜欢的人读。对书的热爱该是走进去欣赏品味,而不是占有多少本,这么多的书填满了我的人生,读书分享,共同学习就成了我的事业和生活,成了生命的意义。把书分享给所有人,把书中的精神贯穿于生命之中,人生会无比丰富,无比幸福,无比富有。在近五年的时光里,因为书和阅读法我结识了三万余人,每一次分享都带给我无尽的力量,也让我知道分享的是我,但收获最大的也是我。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我的老师,他们带给我的是“无字书”的阅读。

  很荣幸,我没有成为一个书呆子,抑或是拿着经典的话语“标尺”去丈量他人的人,而是拿这把尺子内观自己,把书中的道理饬躬励行,试着走进圣贤们的心底。

  珍视青少年时期的阅读

  王梅,42岁,重庆出版集团编辑

  梁晓声在一次采访中谈道,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在大学以后是很难的;书籍还有另一种影响,应该是在大学以前才易于形成的,那就是对人的心性的影响。

  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到社会,读过多少书?不知道。读过哪些书?已模糊。然而,我脑海里也会不时闪现一些书籍或是片段,我认为这些都是对我的心性有着深远影响的。如连环画《玉姑峰》,我人生中看的第一本书。不知道是几岁,只记得才看时不识字,书是我从一堆废物中无意中翻出来的,是我那个年龄段仅有的一本书,书很小很薄,我一有空就反复看,还经常看哭,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不可思议。此后,我总是到处搜寻书,什么书都看,尽管很多都残缺不全,还看不太懂,仍看得津津有味。

  等上了小学,识的字多了,能看的书也多了。因身边有书的人不多,不管什么书,我都会借来看,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初中结束。到了高中,我偏爱中外名著,如《红楼梦》《飘》……我的阅读兴趣比较广泛,会因为某篇课文或某部电影、电视剧或某个故事或无意中读到的文字,去读全书、原著或某位作者的所有作品。

  一直以来,我凭着自己的兴趣选书,并没有特别钟爱的,因此,我的书架上品类也较为繁杂,名著、科普、传记、建筑、历史、哲学、教育……我会关注一些获奖的图书,遇到感兴趣的,一般会网购。遇到翻译作品,我通常选择名家名社的版本。

  回望阅读之旅,我阅读量最多的还是青少年时期。对我影响最深的书,也是那时读的。

  如今,当我站在书店,面对浩瀚的书海,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可以畅游;也有淡淡的忧伤——无从下手。

  书架是我的小型避难所

  赵渊博,32岁,西南大学附中教师

  最近三个月放在身边随手读的书,包括上野千鹤子的《始于极限》、洪爱珠《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以及詹姆斯·C·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从女性主义,到细碎而美好的真实生活,再到农民运动,跨度看似很大,但我很喜欢头脑的运动和情感的流动同时进行的状态。一边看洪爱珠怎样为病重的妈妈制作春卷,一边思考“偷懒”为何成为了弱者的武器,一边分析周遭的环境是如何惯性地忽视了女性的诉求……是不是很有趣。

  有声读物方面,目前听得最多的是刘瑜《比较政治学三十讲》和《白先勇细读红楼梦》。二者都有相应的实体书,但一边开车一边听书会有种时间被完美利用的感觉。我的书架是一座小型的避难所,在我心情比较低落时就会迅速投入它的怀抱。就我个人经验而言,低落伤怀时个人独处,读书的专注度最高、效率也最高。书里的内容会妥帖地安抚你的每一个细胞。一般来说,我会根据我比较信赖的媒体推荐来购买书籍,比如《始于极限》就是来自“看理想”的微信公众号。有时,朋友的推荐也会成为我买书的动因。多年前,我曾热衷于写读书笔记,比如曾在看完《1Q84》之后一口气写下五千字。但现在因为工作忙碌,看完书之后,很少会写完整的读书笔记,总是简单地在微博发表几句关于本书的看法,或记录一些触动我的瞬间。这些记录可能会成为我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的内容,也可能会帮助我拓宽生活、生命的边界。总之,书为我提供了慰藉,也为我提供了看待世界的不同尺度。我很庆幸能有书相伴。

  阅读助我攻克工作难题

  朱举华,39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工人

  阅读给予了我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我是一名一线操作工人,整天的工作都是与机械打交道,18年制造业的工作经历使我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但是处理问题时常出现经验主义,缺乏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常出现“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情况,这使得我在工作中常遇到瓶颈,无法更进一步。后来一个朋友让我尝试阅读书籍,他说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才能保持头脑的时刻清醒,与时俱进。于是,我通过读取专业相关书籍,充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仅为我攻克了工作中的难题,还发表了两篇论文。

  我的书架中包括许多机械制造的专业著作,例如,《数控机床应用》《金属切削》《全美经典》《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等等,这些有助于我了解和把握制造业前沿加工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年轻一代要不忘初心、耐住寂寞、经住诱惑,静下心来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共赏百本好书
   第04版:公益广告
我的书架我的书
一曲正气之歌
遇见大师,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老茶人送给新茶友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