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平
教师节如约而至,在这个向师者致敬的日子里,我们的祝福不应只停留在鲜花与贺卡的仪式感,更需回归教育的本质,为教师群体送上一份更务实、更贴心的关怀和理解。
教师的角色,从来不止“传道授业解惑”这重身份。他们是点亮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比起培养“分数优秀”的孩子,塑造“健康乐观”的人格更为重要——这份“心灵工程师”的责任,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状态去承载。因此,我们更该期待教师成为“永远充满能量的电灯”,而非“燃烧自己的蜡烛”。电灯的光热,源于持续的充电补给;教师的坚守与成长,同样需要“双向充电”——一方面,社会要给予教师支持与滋养,让他们不必在透支自我中传递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需拥有自主“充电”的时间与空间,去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前沿方法,在不断提升中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带着活力与专业深耕讲台。
现实中,“桃李满天下,自家结苦瓜”的调侃,戳中了不少教师的困境。当工作侵占了本该陪伴家人、自我提升的时间,当深夜的无关信息打乱了休息节奏,当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异化为无边界的“责任绑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成长空间便会悄悄流失。致敬教师,就要为他们筑牢保障的底线:划清工作与生活的边界,让“非必要不打扰”成为共识;完善待遇与福利保障,让教师不必为生计分心;减轻不必要的行政负担,让他们能把精力放回课堂、留给自我提升。唯有让教师少些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更好地平衡家庭、成长与工作,以更从容的心态守护学生成长。
当然,守护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教育的温度,直接影响着孩子成长的底色。在向教师致敬的同时,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无法替代家长的陪伴,学校教育不能包揽孩子成长的全部责任。当家长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为孩子搭建起更稳固的成长桥梁,这亦是对教师工作最有力的支持。
这个教师节,让我们把祝福化作行动:对教师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责;多一份支持,少一份干扰。愿每一位师者,都能在被尊重、被关怀的环境中,既有时间充电成长,又能保持对教育的热爱,永远闪耀着温暖而持久的光芒。最后,向所有默默耕耘的教师道一声:教师节快乐,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