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春回大地,万物向暖。
南川开年,万象更新。
2月21日,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会议提出要聚焦问题攻坚克难、对标先进奋勇争先,加快打造南川营商环境“升级版”,建设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为现代化新南川建设提供坚强的营商环境保障。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正如强劲春风拂面而来,扬起南川发展的风帆。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多次强调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要求。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强调,“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企业满意是“金标准”。当前,南川正处在比拼赶超、加快发展的重要关口,抓发展、拼经济是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无论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还是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社会治理,都迫切需要改善营商环境,在这项工作中,没有谁是“局外人”,没有时间“等得起”。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打造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各相关部门要深化简政放权,坚持纵向压缩、横向整合,审批事项应减尽减,行政事项实质整合,让企业费更少功夫跑审批、花更多时间跑市场。同时要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实现“前台受理、一次告知,后台办理、一次接件”,千方百计减时间、减环节、减手续,提升审批效率。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打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各相关部门要畅通市场准入,健全开办企业长效工作机制,优化开办服务,不断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政策执行上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一视同仁。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健全以提高企业投资安全感为导向的合法权益保护制度机制,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对专利、商标等侵权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加快推动涉企调解“靠前办”改革,开通涉企案件诉前调解“绿色通道”,降低市场主体诉讼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打造舒适便捷的城市环境。要扎实开展“抓项目促投资”行动,推动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尽快通车,加快山王坪片区、高铁新城整体开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向企业家呈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现代化郊区新城。同时强化人才引育,加大调查研究力度,问需于企、问计于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只有“升级版”,没有“终极版”,金杯银杯不如企业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企业的夸奖。全区上下要树牢“抓经济必须强主体”的理念,以最大诚意、最实政策、最优服务,高标准高水平打造营商环境和人才环境,为企业家投资兴业保驾护航、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