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晓娟)1月28日晚,2025年央视春晚如期上演。2025年的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溪板凳龙舞,此次也登上了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的舞台。
石溪板凳龙舞亮相春晚舞台的背后,也有一段充满故事的传承路。
石溪板凳龙舞发展演变至今已有130多年,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南川人民的记忆与情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在过去,板凳龙舞是当地百姓在喜庆节日、庙会庆典等场合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人们通过舞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下,石溪板凳龙舞得到不断的挖掘和深化发展,当地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这门技艺的年轻人。
石溪镇中心校体育老师夏传红是板凳龙舞第十四代传承人。这次板凳龙舞能登上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舞台,让他有莫大的感慨:“板凳龙舞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就体现了我们传承的意义。”
为了让板凳龙舞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更加系统、更具观赏性,2003年起,夏传红连续8年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冒着严寒酷暑、披着星星月亮,带着一群伙伴骑着摩托车前往南川城区拜师,学习板凳龙舞的编排艺术。
为推动非遗进校园,2016年开始,他自学电脑排版、图书编辑等技能,从零开始编撰板凳龙舞校本课程。历时多年,几经改版,如今,他所创建的非遗校本课程已从最初的二十多页扩写至两百多页。石溪镇中心校在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溪镇板凳龙舞文化传承基地后,便着力打造板凳龙文化校园。作为传承人的夏传红也持续不懈探索创新,开发了区级精品校本课程《凳龙飞舞》《竹编板凳龙》,结合大课间,提取板凳龙舞的基本动作,编制适合学生表演的板凳龙舞和板凳龙操,还在课后延时服务的兴趣课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充分发挥板凳龙舞文化传承基地的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小龙人”。
如今的石溪镇中心校,每一个孩子都是板凳龙舞的传承人。近年来,板凳龙舞随着传承人们走出重庆、走向全国,先后获得全国第四届群星奖节目“二等奖”、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竞技展最佳“编排奖”等。
此次南川非遗板凳龙舞登上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传承与发展的契机。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也让夏传红更加坚定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决心。“我们会继续努力,让板凳龙舞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夏传红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