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0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鸣玉镇:“稻鱼共生”一田双收 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本报讯(记者 卢娅玲)近日,鸣玉镇中心社区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迎来水稻收割季,田间一片繁忙景象。种植大户任廷焱正指挥工人操作收割机,在金黄稻田中抓紧作业。

  该基地推广的“稻鱼共生”模式,是一种典型生态农业方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形成“以鱼肥田、以稻养鱼”的良性循环。鱼类可吞食害虫与杂草,减少农药使用,其排泄物成为天然肥料,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鱼类游动还有助松土增氧,促进水稻根系发育。

  任廷焱承包基地40亩稻田,采用该模式已有四年。他介绍,该模式一年可收获一季稻谷、两季鱼。“上半年养殖鲫鱼,市场价通常每斤10至12元,我们的鱼能卖到20元;水稻全程无公害种植,稻米每斤8.8元,远高于普通大米2元多的市价。”更可喜的是,这一模式还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插秧日工资约150元,实现共同增收。任廷焱预计,今年可收获水稻2万斤、鱼1万斤,总产值将超20万元。

  据了解,鸣玉镇自2021年起推广稻鱼综合种养项目。该模式可实现农药化肥减量40%以上,在提升稻米和鱼品质的同时,显著提高农田单位面积产值,实现“一田双收、生态经济双赢”。

  鸣玉镇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张华希表示:“下一步计划引进高端鱼苗品种,在基地部分区域试养,若效益良好将逐步全镇推广,进一步带动农户持续增收,走稳绿色兴农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副刊
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稻熟丰收旺 志愿服务助农忙
城乡社区品采搭建“邻里桥”
鸣玉镇:“稻鱼共生”一田双收 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张氏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