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莹)“20个人两天的活,无人机半天就干完了!”9月16日,在金佛山柏枝山山脚,笋农黄连君望着满载鲜笋的无人机从空中落地时,难掩兴奋。
上午10点,在海拔1600米的柏枝山山脚,飞手熟练地操作着遥控器,8分钟时间,无人机就能从山脚到山顶,再载着方竹笋返回到山脚,直接将打捆好的笋子“丢”进货车车厢。
黄连君告诉记者,他承包了200亩笋林,每年鲜笋产量大概在38000斤,要运鲜笋下山就会特别费劲,所以每年都是在山顶制作成干笋再运下山。“就干笋运下来,都要请接近20个人,上山2个小时,下山3个小时,还要走两趟才背得完,人工费基本就是6000块钱。”今年无人机的推广,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运送生活物资进山到干笋下山,都采用了无人机吊运,“太快了,3个小时,3000斤干笋运完,还节约了三分之一成本。”黄连君开心说道,“明年我可以直接运鲜笋下来了,更方便。”
金佛山方竹笋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陡峭山区,过去依赖人力背运,今年,当地引入无人机吊运,单次可吊运200斤。就柏枝山笋林而言,方竹笋运输时间单趟来回从人力5小时左右压缩至无人机8分钟以内,效率提升超90%。笋农叶小明兴奋地说道:“今年轻松,无人机吊运物资人不费力,吊鲜笋下山时间短,总收入还比去年卖干笋多点。”
据了解,我区正在全面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围绕“1+9+N”的整体布局,重点打造一个综合基地、九个垂直起降点以及多条航线,全力拓展文旅、农林、物流和政务四大应用场景。目前,区发展改革委已申报“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建设8座5G基站、3座北斗增强站、5套微气象站,实现核心采笋区5G信号覆盖率95%、厘米级定位及分钟级气象预警。区惠农文旅集团也积极行动,和中驰航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设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合作开发低空观光航线,并推进联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