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火鸟
金风漫卷千畴醉,沃野乡村丰收浓。走进南川,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无人机载着方竹笋在金佛山间一闪而过,科技助农后,老百姓不再弯腰弓背、肩挑背扛,“农忙”变“农享”,“汗水农业”正式升级为“智慧农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生产要素中,除了土地、资本,知识和技术也尤为重要。我区构建的“田间课堂”培训体系,让“土专家”“田博士”把实验室搬到地头。科技农人姜国强的“丝瓜落蔓密植栽培方法”、冯秋容的“黑娃番茄”嫁接技术,为农户解锁“科技密码”,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当体力活变成“智力活”,当“点上的经验”变成“面上的成果”,共富的“蛋糕”越做越大,一条条增收“新赛道”在田野延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技术要落地生根,离不开科技人才“长流水”。我区创新推出“潮汐人才”柔性引才机制,围绕先进制造业、文旅康养、现代农业“三个增长极”发展需求,突出引才范围、合作场景、支持保障、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创新10条支持措施,着力吸引集聚一批渝东生态新城建设紧缺急需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用政策红包兜底、平台载体搭梯、暖心服务拴心,让科研大咖“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正把农忙变成“农创”。如今,越来越多农民把无人机当成“新农具”,他们变身“科技达人”,在田间地头织出多元“低空经济”场景,一批又一批智慧农业示范样板加速落地,科技成果真正扎进乡村土壤,把沃野阡陌织成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