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美丽蝶变,商品住宅品质升级;城乡建设提质增效,统筹发展路径稳健;产业转型发展提档,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回望2023年,区住房城乡建委围绕建设“现代化郊区新城”目标,持续推动城市面貌越扮越靓,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增颜值塑气质 构建城市建设“新样本”
去年,区住房城乡建委以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引领,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提升行动,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9个,完成投资143亿元。
城市功能日益完备。持续打通广坝路、河滨东路、河滨西路等老旧城区道路节点,积极推动景城大道、绕城货运通道等主干道建设,累计新增道路长度6.5公里;更新改造黄淦河和凤嘴江污水管网,完成投资约7000万元,累计改造城区雨污管网25公里。
城市品质日益提升。实施棚户区改造15.4万平方米、1054户;改造老旧小区26个,惠及2700余户居民,改造成效多次被重庆电视台及各大媒体相继报道。
城市环境日益舒适。紧盯城市内涝积水“痛点”,完成体育馆龙济路段内涝点等3个内涝点整治,有效化解城市积水内涝风险;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21平方公里,切实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全力保障城市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清淤城市雨污水井约800座、疏浚管网3.7公里,全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0%。
加大保障住房供给。多措并举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563套,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28%;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新筹集人才公寓200套,累计筹集人才公寓1028套,分配入住480套,覆盖全区“一园四组团”。
做好公租房管理。深入开展公租房管理服务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清退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24户;开展新一轮公租房轮候家庭摇号配租,配租房源13套;发放租赁补贴和优抚对象租金补助约31.6万元,惠及家庭196户。
顺民意惠民生 共筑人居和谐“新家园”
城乡建设是发展基石,关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过去的一年,区住房城乡建委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乡村面貌。
持续改造农村危房。动态监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结合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改造农房148户,让该类群体从“忧居”变“有居”。
村容村貌持续提升。依托22个品质提升项目,完成2022年头渡镇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联点成片打造万卷书台、风吹岭、龙岩城等区域,建成观音村“龙岩山居”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旅游特色风貌带。
传统村落有效保护。向上争资1000万元,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和传承,指导德隆镇银杏村杨家沟村落纳入重庆市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和2023年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
村镇功能明显增强。推进实施美丽庭院和公共照明项目,打造美丽庭院250户,安装公共照明灯520盏,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住房是一个家庭的温馨港湾,小区是千百家庭的共同家园。过去的一年,区住房城乡建委持续着力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物业服务质效稳步提升。持续提升全区75家在管物业服务企业、137个物业服务项目的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色物业”,成立物业行业党委,打造红色物业企业17个,积极探索和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物业服务管理深入融入基层治理。
常态化开展“三看三比”活动,通过履职尽责、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三个维度”,比拼物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业主满意度,全区物业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5%。
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施工单位主体责任、监理单位监理责任,全过程质量管控,全面推行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业主开放日、廉洁文化“进工地”等制度,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取得显著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
守住领域安全底线。建筑施工安全抓牢抓实。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年累计监督房屋建筑工程93项、建筑面积478.7万平方米,用全力防控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事故。
房屋住用安全持续巩固。扎实开展城镇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累计排查自建房约13.6万栋,其中经营性自建房约5100栋,发现隐患房屋57栋,已全部整改销号。
建筑消防安全不断强化。加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开展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许可投入使用遗留问题大起底工作,从源头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隐患。
稳增长防风险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企业是投资兴业的主体,区住房城乡建委主动靠前纾困解难,促进住建行业企稳回升、平稳健康发展。
去年,我区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26个、308.5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投资56.4亿元;销售商品房89.7万平方米,二手房交易量成交47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平稳向好。
“三保”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恒大滨河左岸、雍锦澜庭、东街花园和东城花园4个“保交楼”项目全部交房,在每月的市级保交楼稳民生工作情况通报中,我区交付进度一直稳居全市前列。
建筑业提质增效。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8.6%。成功培育入库规上企业1家,全区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达163家。
以提效率、优服务为方向,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建设工程“放管服”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推进“一站式”办理,解除行政审批对项目实施的制约,减少事项50%,压减时限42%。推行“代办帮办”全流程服务,指派专员靠前服务,帮助项目准备各阶段申报材料,提供政策咨询指导,提升企业获得感。
始终坚持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道路,激发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聚力推进数字住建。以数字理念赋能核心业务,加快形成“一图两清单”,牵头推进“排水一件事”“物业管理一件事”;推广应用“智慧小区”“智慧工地”等信息系统,全领域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建成市级智慧小区2个,“智慧工地”38个,智慧系统覆盖率达100%。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节能减排、资源循环提升为目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达82%,民用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70%,行业发展“含绿量”更足。
持续培育装配式产业。在第三届川渝住博会上,我区推选出宏日园业、隆富远大等5家新型建材公司集体亮相,提升我区“重庆市建筑现代化产业基地”知名度。目前,我区已经培育装配式生产线30条,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轻质隔墙板年产能达11万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构件年产能达40万吨。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2024年,区住房城乡建委将严格按照全区“1343”总体思路,持续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紧扣发展需求抓实项目谋划,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镇,守住城乡建设领域平安稳定底线,交出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南川答卷”。
(本版稿件由记者黎明采写,图片由区住房城乡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