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供销合作社坚持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系统上下一心,扎实作为,各项工作迈入了健康有序的规范化发展轨道。
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争取资金支持。2023年,区供销合作社争取市财政农村“三社”融合发展资金137万元,用于“三社”融合发展主体建设。建设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依托基层社示范社建设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3个,打造集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服务中心。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大力推广“村社共建”模式,新建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3个,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及再生资源回收、电商快递等服务。
健全基层组织体系,织密为农服务网
积极推进“惠农贷”贷款。2023年,争取区财政“三社”融合发展信贷风险补偿资金80万元、“惠农贷”贷款贴息资金50万元。推动银行向图个吉栗板栗专业合作社等5个涉农企业累计发放“惠农贷”贷款1170万元,实现贴息13.88万元。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系统参股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吸纳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入股,促进基层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联合发展。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为58家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财务代办、金融服务等综合性代理服务,促进涉农经营主体规范管理。
发挥主渠道作用,开展农资精准化服务
做好淡储旺供。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组织、早储备,及时组织系统内农资经营企业及销售网点做好市场分析研判,通过“淡储旺供”备足生产物资。保障农资供应。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经营网点优势,开展农资下乡活动,实现农资配送100%到户,2023年,实现销售化肥25197.1吨、农药90吨、种子480吨、农膜244吨。保障农资质量。从购进环节入手,把好“入口”关,保障农资质量,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等坑农害农行为,坚决杜绝假伪农资商品流入市场。
抓好废弃农膜回收,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健全回收网络体系。建成区废弃农膜回收贮运中心1个,新建涉村社回收网点57个,累计建设废弃农膜回收网点291个,健全完善了“户收集—点回收—区集中转运分拣、整理贮运”的网络体系。开展废弃农膜回收。2023年已回收废弃农膜258.11吨,完成任务的102.42%;回收肥料包装物83.2吨,完成任务的104%。已交售加工企业处置的废弃农膜255.64吨、肥料包装物81.44吨,回收率预计达到91.75%。推广示范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种植大户建设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点5个,推广铺设加厚地膜面积260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260亩。
强化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23年,7个基层供销社示范社已对20个乡镇(街道)38个村(社区)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万亩,涉及水稻、玉米、高粱3个作物种类,耕、防、收、秸秆还田4个环节。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大观园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依托大观片区8个乡镇9个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构建“配送—收购”双向网络体系,实现果蔬年配送1950次。
2024年工作计划
1.抓农业社会化服务。
2.抓“三社”融合发展。
3.抓生态环境保护。
4.抓农资保价稳供。
(本组稿件由见习记者王婷婷采写,图片由区供销合作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