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搭平台,100余名外出企业家和贤达人士反哺家乡;稻田“上云端”吸引游客纷纷认购,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全镇7个村(社区)年总收入617万元,同比增长137%;蔬菜种植面积、蔬菜产量、规上工业产值增速、限上批发零售销售额增速排名全区前列;推出“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矛盾纠纷177件;完成“稻香渔歌”三期项目建设,打造“一廊两圈十八景”特色景观……
这一年,鸣玉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聚焦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以“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为工作导向,以实干实绩、善作善成彰显担当作为,这是一份鸣玉人民心之所向的成绩单,这是属于鸣玉人最好的幸福感。
全力打赢重点工作“主动仗”
2023年,该镇主动融入全区“一盘棋”,以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为中心,在“赛马比拼”中排名全区前列;聚焦“五个坚持”,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调研座谈18次,梳理突出问题12个,实现成果转化20项。探索“云认养”模式,推出“我在沟沟有块田”活动,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信访矛盾协调实现“一竿子到底”,农房办证业务办理时间减少5至10个工作日,相关经验得到重庆新闻联播报道。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三种模式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全镇7个村(社区)年总收入617万元,同比增长137%,平均经营性收入88.15万元,位列全区A档。
聚焦共享共建惠民“关键仗”
2023年,鸣玉镇夯实“强村富民”工程,大力推进助企服务和乡村振兴提质行动,促进共享共建惠民有感。常态化开展“三服务”和“四下基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向上向好,完成税收806.43万元,完成率118.3%。“南川区鸣玉镇中心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项目”被认定为重庆市第一批“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稻香渔歌”示范案例建设经验先后3次在市、区两级作经验分享,中心社区入围重庆市2023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名单,打响乡村振兴“金名片”。“稻油豆鱼菜”五大产业蓬勃发展,特种稻种植面积巩固扩大至6村930亩,增长率达60%。集中精力补短板办实事,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市民广场修缮、新建集镇公厕、蔬菜基地连接道建设项目等13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一件件民生事实,一个个产业发展,使辖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优化作风转变提升“重点仗”
2023年,鸣玉镇始终坚持“四比四不比”作风建设,呈现“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激活干部精神状态,展现鸣玉奋进姿态。做优党建阵地,对照“四清单一目录”完成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规范。建成区内首个镇级党校,打通农村党员学习“最后一公里”。做优宣传阵地,“鸣玉稻香渔歌”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原创文章90篇,阅读量达3万人次。做优服务阵地,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场次,服务群众超4000人次。强化队伍支撑,“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打造计划项目被评为全区人才工作优秀项目,相关经验在“人民日报”“七一网”等国家级平台刊发。建好“141”专班,做优“三个核心绩效”,运用“V字模型”,梳理核心业务14项,拆解业务模块58项、业务事项190项,完成“一件事”场景谋划5件。实行“885”赛马比拼机制,周调度、月研判、季复盘,全力推动各项指标升档进位。
(本版稿件由记者聂灵灵采写,图片由鸣玉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