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区“1343”总体思路,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在服务大局和履职为民上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政协事业展现新风貌,为助推南川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渝东生态新城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着力夯实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
注重思想引领,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把牢政治方向,把党对政协工作新要求落地落细。着眼赓续人民政协75年发展光荣传统,深入学习贯彻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区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
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全年安排并完成协商、调研、视察等重点履职任务83项。认真落实区委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规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进清廉政协建设。
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履职担当
全力助推“1343”总体思路深入实施
聚焦大事要事,精心协商议政。坚持全区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协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助推“重大战略”实施集众智。就南川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渝东生态新城等重大课题,召开区政协全会集中议政,开展常委会议重点协商,参加川渝八市区政协专题协商,形成大会发言材料11篇,重点建议105条。为打造“三大增长极”出实招。区政协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就全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康养地产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等重点议题开展协商,提出针对性建议40余条。支持紧固件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等10多条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并采纳。为做强“四个主抓手”谋良策。专委会就重点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等经济领域重要议题,专门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与有关部门“面对面”座谈协商。关于规范发展露营经济、改进和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社会就业等建议。为夯实“三个硬保障”建真言。就全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保险事业发展、保交楼等议题,班子成员带头,各专委会及委员小组积极开展走访协商、对口协商20余场次。形成改进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供给、加大涉农领域保险支持力度、强化城市低保基层基础工作等建议30余条。
聚焦难点热点,深入视察调研。着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群众关心热点问题,开展视察调研30余次。围绕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就“三攻坚一盘活”、数字重庆建设、城市治理、工业固废处置等课题,分管副主席牵头与市政协相关专委开展联合调研、外出学习借鉴,形成专题报告7篇。围绕助力产业补链强链。就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等课题,组织委员深入园区企业座谈交流,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8篇。关于制定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智能工厂改造等多条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重视采纳。围绕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主席会、常委会选取城市更新、金佛山178环线品牌打造、“四千行动”实施、大树茶保护与利用等课题开展视察调研。
聚焦社会关切,深化民主监督。紧扣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民主监督。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收集100多家企业意见,就出台企业事“一窗办”措施、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服务专区”、推广“企业码上服务”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15条监督性建议。助力美丽重庆建设南川行动。组织委员对区生态环境局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就“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进行实地调研督导,及时提出建议,助力问题整改。开展部门履职工作监督。就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市级高新区创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妇女儿童保护等工作,专门听取部门情况通报,提出建议意见30余条。选派20余名委员担任纪检、司法、行政等部门特邀监督员和营商环境观察员,助推提升服务水平。
聚焦加快发展,激励委员担当。发动政协委员投身全区拼经济促发展最前沿。激励委员立足岗位带头干。深化“委员携手”助力南川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委员奋战在城市工商业、旅游业、农业等产业发展第一线,助力创建科技型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民宿。引导委员着眼“双圈”建新功。推动“唱响双城记·建功新南川”履职实践走深走实。委员发挥信息渠道畅通优势,引荐市外多家企业来南考察,助力引进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文旅康养等项目签约南川。发动委员服务企业显担当。组织委员助力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系列活动,委员助企设立金融服务港湾,助企节能增效,助企拓展市场。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
协力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畅通提案工作“主渠道”。注重发挥提案工作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独特优势。强化委员主责。委员在全体会议和闭会期间积极提交提案261件,经审查立案提案249件,提案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深化改革创新。探索提案办理解“南”事改革,联合区检察院创新开展政协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加大提案办理转化为惠民利民举措工作力度。关于露营和民宿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等一大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建言,通过提案办理得到更好推进。突出闭环落实。采取“金点子”摘报、面对面协商、主席会视察等多种形式,持续强化提案办理“回头看”。对区发展改革委等6个区级部门(单位)81件提案办理情况开展民主评议,测评满意率达98%。
开好反映民意“直通车”。发动委员深入了解民情,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抓好统筹谋划。出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办法》,召开工作推进会,建立精准选题、定期例会、信息共享、成果转化、正向激励、通报表扬“六项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工作质效。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渝事好商量”平台,引导委员走近身边人、关注身边事,收集反映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的信息。全年共收到社情民意140余篇,整理编报101篇。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坚持以政协之能,服务基层之需。着眼解民忧,助力基层治理。发挥委员工作室平台作用,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基层协商活动50余场次,助力居民拆迁安置、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经营秩序规范等20多件基层难题在一线破解。着眼惠民生,助力乡村振兴。以委员“名誉村主任”为牵引,发动委员持续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截至目前,委员们引领培育农业市场主体40多家,参与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0多个,开展电商直播助农活动90多场,引领带动群众增收2000余万元。着眼暖民心,助力扶贫济困。委员踊跃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免费义诊、慈善助学、法律援助、康复救助、实用技术培训、助力残疾人就业等公益活动70余场次,服务企业和界别群众万余人次。
广泛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力量
助力形成加快南川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强化团结合作,不断深化共识。立足基层政协工作实际,着力把发挥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同凝聚社会共识有效融合。全年安排议政发言100余人(次),收到提案158件、反映社情民意86篇。
扩大联谊协作,广泛凝心聚力。发挥政协渠道畅通、联系广泛优势,为南川发展集聚更多力量。组织住南市政协委员就加快我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地建设等课题提交提案22件。就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低碳园区建设、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等课题,与四川、广西、贵州等多地市县政协开展学习交流,引力赋能南川发展。主席会成员走访政协委员150余人次,搭建委员小组微学习、微调研等平台。
发出政协声音,汇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政协书画院平台作用,围绕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组织文艺界委员精心创作书画作品,协同举办成渝毗邻区市县政协书画联展,全国国画(山水)名家邀请展。组织委员在“重庆之声”线上推介“南川特色文化”,选派委员参加第七届渝南黔北历史文化交流活动,协助市政协完成《人文重庆》南川篇,编辑出版《汉墨千秋》,形成尹珍文化、龙岩城文史等5篇研究成果。全年推出各类宣传稿件220余篇(条)。一年来,“委员携手助发展”探索实践等多篇文章被《人民政协报》、新华网、《重庆日报》、《重庆政协报》宣传刊载,30多条短视频被重庆政协网、华龙网推送,40多名委员的履职先进事迹被广泛宣传。
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
着力展现新时代基层政协事业发展新风貌
不断强化基层政协组织建设。出台区政协《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等8项工作制度。深化委员提案办理、委员履职管理、社情民意收集等数字化建设,推动政协数据与政务数据互联互通、业务系统协同联动。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等改革项目顺利通过区级验收,提案办理解“南”事被纳入全区重点改革任务,南平园区“智汇聚力”委员工作室创建为市政协示范委员工作室。
着力锻造本领过硬委员队伍。制定委员年度培训计划,选派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市政协和市委党校等主体班学习,举办区政协常委专题培训班和政协委员学习班,定期向委员通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寄送学习资料,帮助委员了解政策、掌握情况,拓展委员知情明政渠道。修订完善委员履职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定期开展委员小组活动,走访关心委员工作情况。评选优秀委员35名,引导委员珍惜荣誉、积极担当履职。在南川新闻、南川报等开设“委员风采”专栏,推送“讲好委员故事”1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