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茶加工10余万公斤,产值8000余万元;保质保量完成投资近3000万元的陶坪村以工代赈项目、1100余万元的银杏村杨家沟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德隆的可喜变化。
2024年,德隆镇紧紧围绕全区“1343”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要求,立足镇域实际,依托自然资源、突出产业特色,有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特色农业提速增效
眼下正是茶园冬季管护黄金期、关键期,在德隆镇茶树村基地,当地正全面推进冬季茶园管护工作,为来年春茶增产增收打基础。
在德隆镇茶树村基地里,一株株幼龄茶树长势良好,工人们在茶园间穿梭,有序开展除草、施肥等冬季管护。由于德隆镇海拔高、气温低,冬管工作将持续到本月底。
德隆有悠久的茶文化,是著名的“大树茶之乡”。平均海拔1300米、15℃左右的年均温度、1000~1500毫米的年降雨量……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这里聚集了一片古老的野生茶树群,拥有2700年树龄的“茶树鼻祖”,自然生长着1.7万多株上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
近年来,德隆镇大力发展古树茶产业,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古树茶种植面积超8200亩,目前投产2000亩,年产鲜叶10万公斤,培育发展金山红、龙蝉香等古树茶生产企业和9个专业合作社,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8000万元,大树茶成为当地群众“致富茶”“幸福茶”。
在保护好原有的1.7万多株野生古茶树的同时,德隆镇着力推动其规模化发展,利用现代科技人工培育了约8200亩大茶树,当地生产的优质茶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打入海外市场。同时,该镇深入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相继推出特色景点、民宿、露营基地等。如今,大树茶产业正逐步成为德隆镇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和龙头产业,过去当地人眼中不值钱的古茶树“大树叶”成为了致富的“金叶子”,更成为德隆现代农业的特色之处。
“特色”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引擎”,它孕育和彰显地方特色,也是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德隆镇党委书记王兵介绍,除了发展大树茶外,2024年,该镇积极争取资金50万元,创建玄参GAP示范基地200亩,建设标准化烘干房一座并购置安装两套烘干设备,玄参种植超2000亩。另外,方竹笋、羊肚菌、高山蜜李、中蜂、高山大米等特色产业持续巩固。
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1月5日,冬天的太阳晒得大地暖烘烘的,是个“陶坪人家”开心的日子,大伙儿来到德隆镇陶坪村吃刨猪汤。村主干道由破损的水泥路变成了黑油油的沥青路,到房门口的入户路也已建成,一脚油门开到了老乡家院门口,交通不再影响村民出行,更不会制约产业发展。
该村以工代赈项目仅实施一年多,村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群众参与建设获得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扶持政策。去年,在市、区两级发展改革部门的支持下,陶坪村成为我区第二批以工代赈示范点。
近年来,德隆镇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结合陶坪村区位优势、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在市、区两级发展改革部门的支持下,去年,陶坪村成为第二批以工代赈示范点,并制定了《南川区德隆镇陶坪村乡村振兴以工代赈综合示范工程建设方案(2023-2025)》,将德隆镇陶坪片区打造成为全市展现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的示范样板。
王兵表示,依靠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当地旅游资源被外界所熟知,一大批游客来此探险、打卡、度假,露营基地、民宿等项目相继落地。
2024年,德隆镇保质保量完成陶坪村以工代赈项目,投资近3000万元,改扩建6.5米宽沥青路面2.1公里、5.5米宽沥青路面5.1公里、4.5米宽混凝土路面2.3公里,新建陶坪村旅游步道10公里,生态停车场3个,3.5米宽入户路10公里。
陶坪村以工代赈项目只是德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这一年,该镇坚持将基础设施当成经济发展的“血管”、社会进步的“骨架”,靶向清晰抓项目,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投资300余万元,完成3户房屋搬迁和集镇农贸市场主体框架建设,投资48万元建成800平方米五人制足球场。加快打造银杏旅游集群,投资1120万元建设银杏村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完成41户农房改造并新建入口标识牌、停车场、微型消防站等基础设施。投资380万元新建集旅游咨询服务、农副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投资70万元新建饮用桶装水加工生产线一条。
如今,道路宽了、乡村美了、钱包鼓了……大家谋未来的信心更足了,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画卷在德隆渐次铺展。
文旅康养业势头强劲
回味2024年夏天,德隆让人眼前一亮。
被称作“南川高原”的德隆是高寒边远山区,在盛夏时节,凸显出特有的海拔优势和生态优势。随着“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的持续“出圈”,德隆镇利用滨水、林下、草坪等空间,按照规范要求开设露营基地,接住了露营避暑经济这波“富贵”。为了促进露营健康有序发展,该镇还组建露营互助协会。协会会长袁建介绍,他们对自发形成的露营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以前我做活路一年只有5万块钱左右,现在开农家乐和露营基地,毛利润在20万元左右。”洪湖村村民李光友说。
以山为静,以水为乐。通过因地制宜开发,德隆镇的避暑产业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人吃上了旅游饭。目前,全镇拥有民宿、农家乐70余家、露营主体10余家,引导、鼓励上百户村民接待夏季避暑群体。
数据显示,2024年,德隆镇共接待夏季避暑露营游客20万人次,经营主体户均增收3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00万元。
不仅如此,2024年,德隆镇积极做强“流量”,举办古树茶文化节、书画作品展、中秋文化活动、山地户外运动邀请赛、美食文化节等文化节会活动10余次,受到各级媒体关注,全年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25篇,人民日报、新华网、华龙网等媒体全网刊(转)文章超过5000篇次,点击阅览量超过500万次。
王兵表示,近年来,德隆深度融入“178”环线,致力提升景区景点可游性、民宿露营过夜率、避暑康养承接量、节会活动传播力、古茶产业竞争力,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将德隆打造成为“178”环线上一颗靓丽的明珠。
2025年,德隆镇将紧紧围绕“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和“1343”总体思路,锚定“生态原乡 绿色德隆”定位,做好大树茶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原乡旅游度假目的地两篇文章,在“两山”转化上做文章,把思路蓝图化作行动,坚持党建引领,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聚焦产业提档,打牢镇域发展经济基础;回应民生关切,创造人民满意品质生活;筑牢平安堡垒,打造安全稳定和谐社会,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本版稿件由记者邓的采写,图片由德隆镇提供)





